港環保團體促停拆中環天星碼頭
2006-8-13
一九五八年興建的中環天星碼頭,預計在今年十月清拆後,北移三百米至一九一二年興建的維多利亞式碼頭繼續「服役」。十三日,有環保團體呼籲政府及天星小輪公司,保留有歷史價值的中環碼頭和鐘樓。
「天星小輪」載客渡海服務始於一八九0年,其時在剛填海而成的干諾道中和雪廠街興建一個碼頭。碼頭初期設計十分簡陋,只用禾稈草搭成。一九一二年,受填海影響,碼頭搬遷至今日的怡和大廈一帶,並採用維多利亞式建築設計。五0年代,填海計劃再臨,中環天星碼頭繼續向尖沙咀方向靠攏,一九五八年搬至現址。其設計改為簡樸實用,頂上建有鐘樓,擺放一台由比利時送贈的大鐘,而碼頭外的頂篷是昔日等候人力車的位置。
隨著現時的填海計劃,中環的天星碼頭計划在今年十月再度搬遷。新碼頭模仿第二代碼頭的維多利亞式建築,分為中央大樓和碼頭兩個部分。中央大樓頂部擺放一座從荷蘭購入的電子仿古鐘樓,上層設有展出天星小輪有關物品和介紹香港歷史的展覽廳,下層用作公眾休憩地。
十多個藝術團體認為中環天星碼頭建築物具歷史意義,今日他們宣布將在下星期日在天星碼頭進行集體表演,並為市民以碼頭為背景進行人像寫生,促請政府擱置清拆計劃。
此間環保團體「思網絡」,發起了網上簽名運動,要求保留碼頭及鐘樓,並要求古物諮詢委員會盡早研究及記錄鐘樓的文化價值,截止七月底已在網上收集到六千六百多個市民簽名支持。
今日,天星小輪有限公司總經理梁德興表示,碼頭的物業權屬政府擁有,是否清拆碼頭和鐘樓由政府決定,公司會將市民想保留鐘樓的意願,向政府反映。
中通社八月十三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