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新話題
打印

曹仁超 ﹕ 投資與人生


曹仁超 ﹕ 投資與人生


http://8pitsinvestment.blogspot.com/2009/05/cho-yan-chiu-chi-ming-investment-life.html

轉載自《信報月刊》385期2009年4月號
(本文為作者於 3 月 6 日在香港中文大學逸書院的演辭)

過去十八個月內全球一百萬億美元市值財富共減少 50% 令信貨市場萎縮。 今天才提大家應持盈保泰已經太遲, 眼前的問題是未來如何度過這個次按危機。 2009年是我們重新評估自己投資價值觀或世界觀的日子, 例如到底過去的投資方向有沒有出錯。

資本主義社會與共產主義社會最大分別, 就像一塊切得大小不一的大蛋糕同一塊大小均等的小蛋糕。 前者分配不平均,同時人人認為自己應分得更多;後者則人人所得相同, 由於獲分的蛋糕實在太小, 結果人人吃不飽。過去三十年世界大趨勢是共產主義國家紛紛改用資本主義制度去創造財富;到今時今日全球獲分配不足的人又再嚮往過去的平均主義。創造財富與如何分配財富之爭, 白人類社會出現後一直存在。 古代聖賢皆傾向平均主義,認為不患寡, 患不均;近代經濟學家例如阿當史密夫等卻認為創富較均分財富更重要。 個人認為當社會仍處貧窮期, 創富為首要項目;當社會經濟發展到某一水平,如何分配財富變得很重要。 一切準繩皆因客觀環境改變而令標準不同; 社會何時應強調創富、 何時轉向較公平分配財富?本人沒資格下判語,只以個人經歷供大家參考。

幸運的香港人

1967年剛離開學校時, 本人的目標十分明確 — 賺一百萬港元。 到 1981 年本人已賺到第一個一百萬,由於金錢購買力在這十四年間下跌約 90%,個人將目標改為賺一千萬元。 到 1991 年本人成功賺取第一個一千萬元,那時發現賺錢的真正樂趣不是在於擁有多少, 而是在於賺錢過程。每當自己賺到錢時都感到一陣子高興, 不是因為自己的錢又多了,而是源於自己和其他人的見解不同, 但事後卻證明自己的分析正確所帶來的那份喜悅。

九十年代本人對社會多了一份關懷, 開始做點慈善工作, 到2003年這方面所佔個人時間及金錢漸多。2009年起更將報館工作量大量減少,以便抽出更多時間參與慈善工作, 即本人由 1967 年以賺錢第一, 到 2009年認為能為社會多做點事才最重要,即個人認為如何分配財富較創造財富更重要。 上述到底是個人心路歷程還是整體香港社會心態的改變,本人並不清楚。大部分人離開學校後經過三十年努力為自己創富, 到投資成功或事業有成之後, 漸漸熱心公益,希望把自己賺回來的一部分財富與別人共享, 因我們這一代港人是最幸運的一代。

1967 年出來社會做事那一年巧遇香港經濟最低潮,過去日子襄雖然亦有很大風浪, 直到 1997 年第三幸為止, 無論樓價、 股市大方向皆是向上。 在上升浪中做投資,成功機會總較在上落市中容易。由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權回歸後,香港至今已經歷三次大起落。

  • 1997 年 7 月開始的亞洲金融風暴,令恆生指數由 1997 年 8 月 16820 點回落到 1998 年 8 月6544 點,為期一年,跌幅 61%。
  • 2000 年 3 月開始的科網服泡沫爆破潮,恆生指數由 18397 點回落至 2003 年 4 月 8331 點,為期三年,盼、幅 54%。
  • 2007 年 11 月開始的決按危機,值指由 31958 點回落至今最低是 2008 年 10 月 27 日的 10600 點,跌幅 66%, 為期一年。

今天無論值生指數或本港住宅樓價(豪宅除外)仍較 1997 年 7 月那時低。 日本人由 1990 年 1 月開始進入「迷失世代」,至今己十九年, 仍沒完沒了。 港人自 1997 年第三季開始亦進入「迷失世代」, 但因有中國因素, 港人處境較日本人好很多。 2004年年初東京住宅樓價只及 1990 年的五分之一; 商業樓價只有高峰期十分之一; 2009 年 3 月日經平均指數只及 1989 年 12月四分之一, 至今日本人在股市及房地產項目損失超過二十萬億美元。 日圓自 1995 年起進入接近零利率時代,過去日本政府向金融機構提供共三千五百億美元協助(相等於今天美國二萬億美元), 結果有如泥牛入海。

未來十年的金融業發展大方向

由美國次按危機所引發的全球金融海嘯, 至今仍在不斷蔓延與擴散中, 不但波及歐洲, 亞洲亦受嚴重影響。 不但影響金融業, 2009年更開始影響實體經濟, 例如中國同日本進出口業務己出現大幅下滑。 上述仍非最重要的影響,最重要的影響是由八十年代開始以佛利民為代表的新自由經濟思想和金融市場理論, 正面對最嚴重的質疑。今天美國五大投資銀行不是破產便是被收購或轉型為商業銀行, 兩大房貸機構已被政府託管, 甚至大銀行亦面對國有化危機。說明金融機構並不能為切身利益而進行自我監管, 其集體非理性行為不但導致自我毀滅, 其後果更需由社會甚至全人類去承擔。

2007年 10 月起世界最大的改變是以政府「干預之手」取代自由經濟所強調的「無形之手」, 以政府監管取代市場有效論。其意識形態的改變一如八十年代興起的新自由經濟思想一樣, 將主導今後十多年金融市場發展大方向。 例如經過十多年討論, 在 2005年才推出的新《巴塞爾資本協定》。 新協議要求成員國的金融機構在 2007 年年底前執行此一框架: 即銀行風險準備金同銀行信貸風防掛鉤。一旦執行該協議, 銀行必須提升風險準備金或減少信貸風險。 簡單而言, 銀行必須減低信貸風險或增加資本, 其後因次按危機出現而無法執行。 美國、歐盟及日本政府己決定推遲執行上述的新協議, 中國決定不參加巴塞爾新協議及成為會員, 上述只是過渡期, 巴塞爾新協議或遲或早在全球執行,即未來十年, 銀行面對借貸收縮已成大趨勢。 本人翻查歷史, 發現從沒有一個時期的經濟在銀行借貸收縮期仍可維持大繁榮。

除了巴塞爾新協議外, 國際會計師公會亦要求金融衍生產品在財務報告表上按市價入賬, 即 mark to market。 金融海嘯後上述產品市值跌幅接近八成,如按市值入賬必會為金融機構帶來重大虧損。 目前各國政府已同意上述制度, 亦同時同意推遲執行。 另外,過去投資銀行將衍生產品列入資產負債表之外, Off - Balance sheet 而隱藏得失。 現在投資銀行沒有了,過去被隱蔽起來的虧損在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上必須浮現出來, 即 2008 年全球銀行業績將令人慘不忍睹...............

http://8pitsinvestment.blogspot.com/2009/05/cho-yan-chiu-chi-ming-investment-life.html

TOP

發新話題
©2001-2009 3Talk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責聲明及版權聲明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3Talks.com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私人、買賣、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由於討論區是受到「即時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即時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3Talks.com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