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被貶 不再是國父
(綜合報道)
(星島日報報道)台灣教育部對高中歷史教科書進行大修改,將中國大陸和台灣史完全割裂,舊教科書中的「我國」、「本國」等詞全部改為「中國」,劃清台灣和大陸的界綫,又將國父孫中山的「國父」尊稱砍掉,還首次加入統獨議題,令教材進一步「去中國化」。台學者表示,政治力量強制介入讓學術環境更惡化。泛藍陣營痛批執政民進黨推動台獨教育、竄改歷史。
大陸不久前高調宣布殲十戰機服役及成功進行攻擊衞星試驗,海外輿論均認為是大陸有意加強對台灣台獨勢力的壓力,而台灣這次大幅修改教科書加速「去中國化」預料會引起大陸的強烈反應,令台海風雲再起。
據悉,由台教育部長、強硬台獨派人士杜正勝親自挑選的九名審查委員,去年底完成對高中歷史教科書和審定,通過審定的五家出版社的五個版本,五版本在修改部分完全一致﹔新教科書將於寒假過後的新學期開始使用。
新教科書將台灣史和中國大陸史完全分開,各為一冊。其中《台灣史》將過去的禁忌話題《中日和約》(日本與「中華民國」簽定的日本戰敗條約)等編入教科書。
新教科書還將《本國史》改稱《中國史》﹔過去慣用的「我國」、「本國」、「大陸」等用詞,全部改為「中國」﹔對「中華民國」的建立有重要意義及具革命正當性的「起義」,包括武昌起義、廣州起義等,一律改為中性用語「起事」。
本次修改還有一處極具爭議,就是將舊教科書上冠在孫中山之前的「國父」一詞全被刪除。舊教科書上提到「國父」、孫中山時,為示尊敬,都會留一個空格,新教科書連這個空格也一併取消了。
為顯示「超然、客觀」地撰寫中國歷史,漢朝「征伐」或「征討」匈奴,改為「攻擊」匈奴﹔「秦始皇併滅六國,統一天下」中的「統一天下」則被刪除。
在以前的《本國史》教材中,「統一中國」是「歷史的展望」,但新版教科書中,「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則被稱為一句「歷史口號」,用意也非常露骨。
新教科書因將中國史濃縮為一冊,採取「略古詳今」的原則編寫,舊石器時代的「北京人」及與「中華民國」有關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史實都從教材中消失。
新教科書還以「兩岸分治」為基礎,加入以往視為禁忌的統獨及兩岸分合議題,包括「台獨是否引發戰爭﹖如何保障台灣不被併吞﹖」「兩岸基於歷史因素與政治現實造成隔離,未來『分』或『合』的走向,目前實難預料。」
以前的台灣高中歷史教材,第一、二、三冊為包括台灣史在內的「本國史」,第四冊為近代世界史。這次修改正式將「本國史」改為「包含台灣史在內的中國史」,這一之修改,則將中國史與台灣史完全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