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腰圍反映脂肪量 可測心臟病風險 [打印本頁]

作者: me2    時間: 2010-2-8 11:09 PM     標題: 腰圍反映脂肪量 可測心臟病風險

基於人的「天性」,進食後所吸收的營養、脂肪會先積聚於腹部附近位置,令人容易出現「大肚腩」,心臟內科醫生認為,量度腰圍的粗幼,等同直接量度體內脂肪的多與少,是最直接及最容易預測患上高血壓、糖尿及心臟病風險的可靠方法。

包括香港在內的全球63個地區的醫生,於2005年間為18萬名病人進行研究,以了解中央肥胖的普遍性及中央肥胖與其他疾病如高血壓、二型糖尿病、血脂異常及吸煙的關係。研究員在考慮不同國籍人士的體格差別後,發現若以身高體重指標BMI計算下,本港男性的肥胖情況較其他地區的男性嚴重,約38%男性體重超標,而女性的體重則與歐美地區相若,有28%女性屬過肥。不過,在BMI的指標計算下,由於受到肌肉多少、高度、年齡及疾病的限制,未能完全反映與高血壓、糖尿及心臟病風險的關係。

相反,若單以參與者的腰圍粗幼計算,本港約有四成男性及四成二女性有中央肥胖。而中央肥胖的男性,即腰圍高於35吋,他們將增加3倍機會出現高血壓、患糖尿機會增兩倍、心臟風險機會增20%;女性方面,腰圍高於31吋的中央肥胖者,出現高血壓的機會大3.3倍、糖尿病風險增4倍、心臟病風險增1倍;與此同時,研究又發現本港男性每增加6吋腰圍,患上心臟病的風險亦會同時增加30%,而女性每增加腰圍6吋,亦會增加20%的心臟病機會。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講座教授劉柱柏指出,人類為了生存,每次進食後會先將脂肪儲存在腹部附近的肝、腸位置,並釋放多種細胞激素及游離酸,引致胰島素抗阻性、血管發炎、高血脂、高血糖及血栓,最終大大增加患上心臟病的機會。

劉柱柏認為,相對於BMI指數,腰圍更能直接及容易量度中央肥胖及相關心血管疾病風險,建議基層醫生及市民把量度腰圍作為指定的健康檢查之一。




歡迎光臨 3Talks 港人自講討論區 (http://3talks.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