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心房纖顫成爲心臟第二殺手 [打印本頁]

作者: me2    時間: 2010-2-10 02:51 AM     標題: 心房纖顫成爲心臟第二殺手

活動能力減低,或許就是心房纖顫的症狀,而患上心房纖顫更是本港第二殺手心臟病的警號。不少心房纖顫是由高血壓、冠心病引起,平均患病年齡在六十五至八十五歲之間,而近年有年輕化趨勢。醫生提醒患有高血壓、冠心病人士盡早就醫,並建議四十歲以上人士五年至少做一次心臟檢查,五十歲以上人士則需要一年檢查一次心臟。\本報記者 程 度

香港心臟專科學院聯同國際心臟與電生理學會及ArrhythmiaAlliance發起「心律健康大行動2008」,將於本月舉辦一連串專業醫療研討會和心臟健康講座,旨在喚起普羅大眾和醫護人員對心律不整及因心臟病而猝死的關注和認識。在昨日的「心律健康大行動2008」揭幕儀式上,瑪嘉烈醫院心臟科副顧問醫生陳藝賢發布了○七至○八年度關於心房纖顫病患人數和併發症最新數據。

高血壓冠心病引起

陳藝賢介紹,心臟跳動是由右心房的竇房結來控制,引起心臟的收縮,以維持正常的血壓和身體所需的血液供應。正常人心臟的跳動是有規律的,大約每分鐘有規則地跳動六十到一百次,如患有心房纖顫,患者的心房跳動則急增至三百五十至六百次,而且節律完全不規則,並出現心悸、頭暈胸悶、氣喘、手腳軟而無力、活動能力減低等病徵,嚴重者會引致缺血性中風或心臟衰竭等情況。

陳藝賢說,香港的患病人數逾五萬五千人,常見於六十五至八十五歲人士,而心房纖顫患者近年有年輕化趨勢,在他的病人中最年輕的只有二十九歲。

張建樹,今年五十九歲,三年前一次打網球時,突然發現氣喘不已。他說,平時打網球很少氣喘,而那時剛打了半小時就需要休息,於是他立即去醫院進行檢查,當時醫生即刻判斷他心臟有問題,需接受專科治療。經過治療後,恢復了一段時間,但翌年六月又觸發缺血性中風。為減低中風復發機會,張建樹開始服用抗凝血劑及控制心房纖顫的「薄血藥」,但藥物的副作用不斷,他於○七年因藥物而昏倒。經醫生診斷後,他停止服用藥物,當時醫生建議他植入心臟起搏器而遭他拒絕。同年二月,張建樹於瑪嘉烈醫院再進行評估,經建議後,他同意進行導管消融手術。手術於○七年五月順利完成,而到現時為止,心房纖顫仍未有復發的跡象。

六十五歲以上高危

陳藝賢解釋,通常患者剛求診時,醫生會第一時間建議使用傳統的「薄血藥」,該藥效果只有三至四成的藥效,而且副作用是心跳過慢,易造成暈倒。他說,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導管消融手術,這種手術已引入香港超過十年,近七成六人士接受該手術後,心房纖顫病徵消失,不過該手術有百分之六的風險,比如心臟不小心被導管刺穿,或導致中風,不過因該手術而導致死亡的數字則非常之低,達百分之零點零五。

他表示,該手術並非靈丹妙藥,有兩成半的復發機會,有人在一年內症狀再次復發;不過,有研究顯示,再次手術的成功率明顯高於第一次手術。目前導管消融手術在公立醫院的手術費為四萬八千元。

另外,傳統的安裝心臟起搏器手術亦是很多人的選擇,陳藝賢說,該手術簡單,且風險只有百分之一,不過患者一生都需要依賴起搏器,而且起搏器使用電池推動,如果電池用完,必須再做手術更換電池。

導管消融手術較有效

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的臨床醫療資料分析及報告系統(ClinicalData Analysis & ReportingSystem)顯示,由二○○七年四月一日至二○○八年三月三十日為止,過去一年共有一萬三千位入住公立醫院的病人患有心房纖顫,佔所有入院人數的百分之二點二;而因為心房纖顫而需要入院治療的亦佔百分之零點八,當中,有二成六患有心房纖顫的病患者同時患有高血壓,而有一成五患有心房纖顫的病患者同時患有冠心病,證明三者的關係非常顯著。

陳藝賢說,雖然心房纖顫未必會導致即時死亡,但從過去一年入院病人的死亡情況顯示,有百分之零點九因心房纖顫入院的病患者於同次入院中死亡,而因缺血性中風或心臟衰竭而入院的病患者,死亡人數各有百分之七點七,顯示因心房纖顫而誘發的死亡率相當驚人。




歡迎光臨 3Talks 港人自講討論區 (http://3talks.com/) Powered by Discuz! 6.1.0